中育贝拉国际高中集团动态
VUCA 时代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松博士在RAISE2020高端闭门会上的演讲
10月31日下午RAISE2020会前高端闭门会如期举行。中育贝拉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总校长李松博士与其他来自国际教育行业企业董事长、国际教育投资机构董事们一起探讨VUCA时代国际化学校的发展。


VUCA是“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 四个英文的首字母缩写。此次高端闭门会主题为《VUCA时代K12教育集团破与立》,李松博士作为首位演讲者发表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提要:


李松博士首先对“K-12教育集团”进行了解读和界定:K-12包括学前教育、1-9年级义务教育和10-12年级高中教育;教育集团是指多个学校具有相同的投资主体、办学主体、品牌名称、课程选择和管理方式;同时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教育集团皆为民办。因此,我们在探讨K12教育集团的“破”与“立”,实际上就是在探讨民办教育集团的“破”与“立”。
接下来李松博士探讨了破与立的依据,李松博士认为K12教育集团在确立什么该“破”,什么该“立”的依据有四点:
(二)教育政策的变化:学前教育、1-9年级、高中教育阶段会有不同的政策;公民同招、分类管理这些政策都会影响办学者的决策。
(三)市场导向:K12教育集团领导者要注意区域化的市场差异,高考和留学办学的差异,疫情和国际关系对于市场的影响等。
(四)办学者的情怀:办学者到底追求的什么样的教育理想?这决定了什么要“破”,什么要“立”。

说到“破” 李松博士认为有六点需要打破:
(一)观念:虽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是不变的,但是作为办学者的观念要变,要与时俱进。
(二)信念:是要“办教育公司”还是要办“百年名校”要有明确的信念。
(三)理念:培养人才的理念是什么?是要培养“重本、一本” 还是要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
(四)“价值”观:是要做“刚需奶牛”还是要厚积薄发,需要办学者去思考。
(五)“系统”观:集团的管理要“一脉相承”还是要“分段管理”?
(六)“育人”观:是要创品牌打广告还是要无他差别的成就生命?
以上都是集团化办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谈到“立”李松博士认为有五点是要“立”的:
(一)K-12教育集团的营利性质是确定的
(二)因为是民办教育,K-12教育集团的配角的性质也是确定的。
(三)K-12教育集团在当时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顾大局是必须的。
(四)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并形成自身优势杀手锏是必须的。
(五)无差别的成就生命是民办K-12教育集团的核心使命。
以上五点是民办K-12教育集团必须坚守的。
具体到中育贝拉国际教育集团,李松博士分享了中育贝拉的创业选择:中育贝拉选择的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教育;同时是非高考的国际教育。我们不做给学生增负事情,我们只做减负;同时,中育贝拉国际教育的原则是“去标准化考试”、“去中介包装” ,凭借我们优质的海外合作资源让我们的学生进入到海外优秀的、甚至知名的大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因此,中育贝拉选择创业的业务是用国际教育的特殊性补充了高考的不足。

最后,李松博士为K-12教育集团了六点建议:
(一)K-12教育集团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分类,坚定不移的自己的选择。
(二)是否选择营利性,要依据政策及时调整策略。
(三)谨慎扩张
(四)差异化的教育资源:K-12教育集团一定要有自己差异化的资源优势,并用这些资源培养我们体制内教育不能够做到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和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培育。
(五)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不能与此背道而驰。
(六)回归教育企业的本质:李松博士认为作为教育企业,首先一定要能够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教育,但同时作为企业也一定要具有实现利润的能力。